齐柏林飞艇,LZ 17萨克森(1913)
齐柏林飞艇是一种可控的硬式飞艇。
科技
关键词
飞艇, 齐柏林, 萨克森, 航空, 客运, 氢气, 舵, 升降机, 船舱, 发动机短舱, 气球, 国内, 军队, 商人, 技术
相关附加项
场景

齐柏林
齐柏林的历史
齐柏林是一种可操控的、刚性构架的飞艇。它是以其设计师德国斐迪南·冯·齐柏林伯爵命名的。他的第一艘飞艇于1900年起飞。
新的建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变得流行。它主要被用于商业用途(旅客运输、邮政投递服务)。后来也出现了军用齐柏林飞艇(轰炸,侦查)。
民用齐柏林飞艇的全盛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20世纪30年代庞大的德国齐柏林飞艇(齐柏林伯爵号和兴登堡号)可以轻易地飞跃海洋。
兴登堡号飞艇于1937年在新泽西州坠毁,这一灾难标志着飞艇时代的结束。20世纪90年代,人们彻底改造了齐柏林飞艇,但如今,它们主要被用于科研目的以及奢侈游。
斐迪南·冯·齐柏林

顶视图
形状和特征
首批齐柏林飞艇的形状是长圆筒形,有着锥形端以及多平面的垂直安定面。
舒特-朗茨公司的工程师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了有着十字形垂直安定面的典型泪状飞艇。
乘客和全体机务人员的相对较小的隔舱建在该结构的底部,但是出于空气动力学的原因,它们常常将全体机务人员或货物携带在艇身(内部)的后面。从艇身的前部伸出的吊舱被机务人员用来操控飞艇,控制发动机以及通讯。
齐柏林飞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杰出的操纵性,额定载重量大以及航程远。20世纪20、30年代的齐柏林飞艇长200米至250米,体积为100000平方米左右,有效的额定载重量为50吨到60吨,实用升限为7000米到8000米。它们的航程答案都10000公里。

结构
- 艇身
- 蒙皮
- 方向舵
- 尾翅
- 座舱
- 发动机短舱
- 吊舱
建造和推进
最重要的结构特征是由纵梁和环状物构成的坚硬的金属框架。和从前的非刚性类型的飞艇相比,这使齐柏林飞艇有可能运载更多负荷,并入更多更强大的发动机。
该结构含有几个单独的充满氢气的气囊。通过排出多余的氢气,气压阀在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后来人们用氦气取代了氢气,因为氦气更安全。
齐柏林飞艇至少由四个260马力的发动机驱动(例如四个195千瓦的迈巴赫发动机)。齐柏林飞艇的最大速度可达130公里每小时。
齐柏林空难

剖面图
- 气囊
- 框架
- 导线支撑